房地产融资案例分析(房地产企业融资案例)

只有在房地产爆火,国家开始调控,万科此时融资,特别是在2006年及2007年的那两次楼市及股市牛市下,万科昏了头,疯狂融资,高价拿地,致使管理层深刻反思,之后万科确立了经营中的“三不原则”:不囤地、不

本次万科150亿的巨量融资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房地产对资金的需求一直是比较大的,在美国,房地产被划入金融行业。谁能拿到更便宜更多的资金,谁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房地产企业如果没有比较稳定的募资渠道,注定很难有大的发展。

万科是最早涉足资本市场的,从其股票代码000002就能看出,为深交所第二家上市公司。从1991年上市,到2008年最后一次融资,万科一共在资本市场融资9次,融资总额250亿元。万科几乎抓住了资本市场所有的机会,用尽了配股、发行可转债、增发等资本市场融资手段。

1991年万科借助IPO上市融资1.3亿元,通过此次募资,万科在上海等东南沿海大肆圈地。这一年海湾战争全面爆发,苏联解体,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

但中国房地产才刚刚拉开序幕,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改革公房制度入手,从公房的实物福利分配逐步转变为货币工资分配,由住户通过买房或租房取得住房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使住房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房地产进入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期。

1992年年底,政府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

1993年,万科本想发行可转债,但没有成功,最后通过发行B股,融资4.5亿,这笔资金使万科在海南房地产泡沫中很好的活了下来,房地产业务仍然获得长足的发展。1993年至1995年,万科主营业务增长率分别为63.91%、13.24%、22.50%。 大家不要觉得融资额好像不大,要注意时间,那时的月平均工资还只有300多块钱,全国平均房价1291元/平方,几千万就可以买到一块地。

1996年,房地产行业出现全面巨额亏损。万科的经营也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当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猛降21.68%。

1997年,万科通过配股融资近3亿元,这年万科营业收入增长率猛增至65.37%。这一年香港楼市泡沫破裂,香港房价跌了70%。

1998年,政府开始拯救房地产市场。福利分房制度废弃,住房分配货币化正式开始。从此,买房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话题。

1999年,万科再次实施配股方案,募集资金达到近6亿元。这时,整个房地产行业形势并不乐观,一边是国内商品房高库存,另一边是房价持续下降。尽管如此,万科借助募集所得资金的支持,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1999年、2000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7.9%、31.71%。 此时贷款买房、按揭等新概念开始登陆中国内地。这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市场从过去的集团消费彻底转向个人消费。

2000年,进入新世纪的我国房地产开始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期,市场的供需关系失衡开始显现,房价上涨,温州财团开始在上海、杭州、苏州、北京置业,形成了温州炒房团。

2001年,中国先后发生了几件热点事件,申奥成功、加入WTO使投资投机狂潮涌现继续为房价上涨的高楼添砖加瓦。供需关系开始失衡,在这一年里,前3个月内的北京,房价的涨幅就达到97.3%,政府选择全面整顿房地产。

2002年,万科通过发行可转债融资15亿元。这年政府首发调控之“217号文”。从土地供应、住房结构、市场整顿等方面进行调控,市场对此的反应是涨幅减缓,但是北京房价继续上涨。

2003年,央行紧接着印发“121号文”,严控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等。并且首次推出了二套房提高首付,利率上浮等概念。“121号文”效果显著,房价应声下跌,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地产行业进入冬季。然而非典全面爆发,中国经济影响严重,经济增长率下滑到6.7%。出于保增长的考虑,住建部发布了“18号文”,此文内容和之前发布的121号文完全相反,将鼓励房地产发展定性为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渠道。

2004年,万科再次通过发行可转债融资19.9亿元。房价只跌反弹,继续上涨,这年同比涨幅达到14.4%。

2005年开始,中国的股市、楼市开始了一轮同步的大牛市。房价一路上涨,股市一路飘红。万科抓住了这次大牛市的机会,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都大获全胜。万科2005年销售额为129亿元,2006年为220多亿元,2007年为523亿元,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89.3%。在舆论压力下,国务院推出“国八条”。这次调控的内容主要是要求各地政府要提起重视,房价控制不好要追责,保证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供应,建设廉租房,国八条并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作用,同年市场涨幅达到12%,让国八条淹没在尘埃里。

2006年12月26日,万科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募集到42亿元资金。这年建设部等九部委推出雷霆手段,推出“国六条”。首次提出90/70的户型政策,核心目的在于遏制高房价,调控住房结构,加大中小套型比例,对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结构进行调整和规范,从而保障房地产住宅产品更加合理。让更多的人能够买上房子。然而当年房价上涨6%,国六条再次被淹没。

2007年,万科的融资规模再次加码,通过公开增发,一次性融资99亿元。这年在民怨沸腾之下,《关于加强商业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下发。具体要求:对于贷款的二套房,首付不低于4成,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严格控制银行开发贷,项目资本金不达到35%不给放贷。效果非常显著,一直上涨高烧不退的房价立刻跳水,北上广深这4大一线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地产中介门店倒闭现象,房地产交易量价齐跌。在这次股市和楼市大牛市下,万科充混了头脑,2007年地王频出,万科也多次高价拿地。

2008年9月,在金融危机和楼市调控的当口,万科向社会公开发行了59亿元的公司债券。这年美国次货危机爆发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房地产行业从降温变成了冰冻,土地流拍、地王退地。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恶化,经济增速下滑严重,政府开始再度救市。四万亿计划正式上线,央行对房地产全面松绑,个人房地产利率下限扩大为70%,首付款可以做到20%,上海甚至命令国有企业直接购买房地产来维持房地产行业的稳定。

2008年的这次融资,也是万科自上市以来至今最后一次通过资本市场融资。2009年8月,万科酝酿的112亿元的增发计划未获证监会通过。从2009年开始,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大门已经对所有的房地产企业关闭,A股市场IPO、买壳上市融资以及增发、可转债等再融资手段全部丧失。直到2022年面对进入ICU房地产,A股对房地产重开再融资大门。

2009年房价止跌回升,伴随着“小阳春”还是“倒春寒”的争论,楼市回暖的迹象却越来越明显。房价的飞速上涨带动沉寂了一年多的中国土地市场再度火爆,此后,中国楼市一发不可收拾,上演了一场“乾坤大反转”。当年房价上涨25%。

2010年,房价继续上涨,当年涨幅为通州的副首都概念,涨幅达到3倍,亚军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涨幅为一倍多。在接近沸腾的房价面前,国务院印发了“国十条”,号称当时“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来了。国十条规定贷款首付比例从20%上调为30%,二套房首付不低于50%,三套及以上首付和货款利率应大幅提高,无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者社保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住房贷款。效果很显著,房价也都有小幅下跌,不过当年8月房价开始止跌,颇有报复性反弹的架势。于是2010年9月,国土部和住建部继续发力,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从用地的角度进行规范调控。9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连手发布新五条,上浮交易契税,取消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新一轮调控没有继续收缩银根,所以房价没有进一步大跌,不过止住了反弹的苗头,2010年国庆节楼市成交锐减、交易惨淡,观望浓厚。

2014年,房价基本不涨不跌,横盘状态,库存闲置商品房数量飞速增加。

2015年,去库存、降息降准、公积金松绑等等都出来了,。在利好政策不断推动下,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市场成交逐月好转,全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也开始转正。

2016年,房价火爆上涨。一线城市,房价实现爆发性的翻倍增长,楼市呈现一片火热。

2017年,炒房风潮再度来袭,传导至二三线城市房价一轮上涨。这一年,调控的密集程度也史无前例。重点城市成交下行,三四线城市增长显著。

2018年,楼市变动较大的一年,全国一共出台了400多次次调控政策,房地产彻底告别过去“飞涨”的时期,投资炒房者的艰难期。

2020年,三道红线出台,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

2021年,集中供地出台,土地流拍增多。

2022年,一堆大小房企爆雷,一系列ICU急救措施出台。

从万科1991年上市到现在,万科9次融资的时间点,我发现,只要是在房地产低迷,国家政策救市时,万科起动融资后续都迎来反转。

只有在房地产爆火,国家开始调控,万科此时融资,特别是在2006年及2007年的那两次楼市及股市牛市下,万科昏了头,疯狂融资,高价拿地,致使管理层深刻反思,之后万科确立了经营中的“三不原则”:不囤地、不捂盘、不拿地王。 头脑不过热的管理层,从此对房地产形势的把控也是极其精准,从喊出白银时代,活下去,黑铁时代,到现在微光汇聚,奔向曙光。我认为万科管理层这次大概率又对了。

时隔16年后万科再次从资本市场融资150亿,后续房地产形势会如何呢?

跟党走,相信管理层的判断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房地产融资案例分析(房地产企业融资案例)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