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次数越多越好吗(融资多好还是少好)

”9月26日,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文担”)投资总监、金融市场事业部总经理余辉在一场关于影视财税的沙龙上坦言,投融资机构其实是现在最有动力去推动影视行业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参与方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英子 北京报道时至今日,影视行业已被“寒冬”这个词困扰3年有余,“范冰冰事件”后,2020年的疫情雪上加霜,2021年同样是在疫情的反复中艰难求生,单点开花已属惊艳。

黄金时代裹挟着热钱似乎已呼啸而过。近日发布的《中国电影投融资报告(2021)》显示,2019年,面向影视企业的私募股权融资为27起,较2018年骤降65.82%,2020年这一数字为23起,较上年进一步减少。

当然,“白衣骑士”也会有。

据上述报告不完全统计,2020年,共有13家上市影视公司(含主要业务集中在影视领域的二级公司、三级公司等)面向国内金融机构展开49起融资业务申请,已披露的总金额在232.9亿元,无论是融资企业数量、融资次数、融资额度等都较上年有所增长。

“我们在北京的任务就是要扶持文创产业。但是文创产业确实不够标准和规范,不光是呼吁,也在跟人探讨和思维碰撞,如何把这个行业做得像其他行业一样规范。”9月26日,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文担”)投资总监、金融市场事业部总经理余辉在一场关于影视财税的沙龙上坦言,投融资机构其实是现在最有动力去推动影视行业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参与方。

众观科技创始人兼CEO、凡影创始合伙人王义之进一步提出,从银行和投资人的角度来说,只有通过财税数据才能了解这个行业,否则,通过明星来了解这个行业,视角是极为片面和不准确的。

影视项目财税问题待解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由“范冰冰事件”牵连出的影视圈“阴阳合同”整治风暴直接开启了影视股暴跌行情,至今仍在磨底。而事件中牵涉到的“阴阳合同”背后,所暴露的便是影视项目里面最容易出现的财务和税收问题,这也是影视项目获得融资的最大障碍。

余辉介绍称,北京文担作为担保机构,资金端主要来源于银行,而从银行给项目融资的角度来审视,至少影视项目的财务、社保等走账流水得完整,要建立自身完整的财务系统。

然而,目前的现状是,影视行业类的公司对自身财务管理的建设所投入的精力和专业程度远远不够。

资深制片人、监制刘开珞在上述沙龙活动上分析称,在政策方面,过去有段时间地方政策和国家政策之间存在差异,导致行业内部分公司对税收进行“合规”操作,但后来也开始对齐整理了;从公司层面来看,影视行业公司的收入是有大小年的,企业在小年承担的亏损与大年盈利交的税收没有办法互相抵扣。

而在项目操作层面,剧组工作人员的支出不规范、部分票据缺失情况很常见,以及全球联合摄制类的款项出入境的管理亦面临一些问题。

对于大小年的问题,王义之亦补充到,影视类企业经常会从运作一个百万级的项目突然进入到需要运作一个亿级的项目,那这个阶段他自身的这个财务管理系统是支撑不了的,包括制片人自身财务知识也匮乏,有时候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王义之举例称,其朋友公司旗下有一些产业园,原来帮朋友对接产业园的是朋友的财务管理人员,但是朋友在一年之后忽然发现,财务管理人员一直有很多暗箱操作,虽然都在他的眼皮底下,但是他不懂,辞退财务人员后,朋友和这些产业园之间竟然都联系不上。

“影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自己的中后台建设,包括在融资上的准备、财务规范体系的建设。”王义之如此说道。

具体到利润率这块,王义之指出,影视行业是典型的项目制机制,利润空间相对模糊。“今天影视行业风险暴露特别明显,为什么呢?其实是在于说我们本身的服务交付,几乎没有任何的标准化,和其他行业有很大差别。”

此外,影视行业的人才机制和准入标准亦是缺失的,这直接影响了影视项目在实操的层面结算不规范。

“我们在做一些公司尽调时,可以看到公司确实有两本账,但是我们只是做融资,不是来审查你。”余辉表示,关键是要有能反映实际还款能力的东西,资金用途的真实去向是什么?有没有实力偿还贷款?以及资金什么时候回流?是否是足额的集中还款?

行业标准化建设如何做?

一直以来,由于影视企业大多以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为主,通过传统的抵押、担保等形式获得借款、贷款的难度较大。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则一直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影视产业的支持力度。

尤其是对于北京市来说,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10%,排名仅次于金融行业,高居全国首位,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一,支持包括影视企业在内的文化产业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0年初,北京市便出台了《北京市文化产业“投贷奖”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明确提到,银行、担保、融资租赁机构为年经营收入1000万元(含)以下的小微文化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担保、租赁业务,银行、融资租赁机构发生不良贷款本金损失的,或担保机构发生代偿损失的,按照不良贷款本金损失金额或担保代偿金额的50%给予风险补偿。

正因如此,北京辖内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针对影视公司的资产及风险特征,采用信用授信、版权抵押等创新模式帮扶相关企业。

比如,北京银行在9月22日举办的“中国电影投融资峰会”上发布“电影+”版权质押贷,以优质电影版权为核心,围绕电影及电影延伸产业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创新服务方案。截至2021年6月末,北京银行的文化金融贷款余额768亿元,较年初增幅13.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北京文担作为北京市最大的主营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担保的市级担保机构,多与注册地在北京的银行合作,包括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北京农商行,以及部分设立了文化金融事业部的外地行,比如杭州银行、南京银行等。

余辉则坦言,从2017年到现在,整个影视行业出了很多的金融风险,目前影视行业融资分化前景堪忧,真正大的项目和公司是不缺钱的,甚至有很多人追着投,但有创意的小项目公司却拿不到授信,然而影视行业本身是创意行业,需要有新人和以小博大的创意项目成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推动影视行业的财税标准和规范建立,最迫切的反而是处于资金端的机构。对此,王义之提出了“财税跟着融资跑”这一建设性意见。

“这几年因为影视行业各类突发事件的原因,光环之下的明星可能在投资人眼里面也看不太清楚,那怎么办呢?”王义之认为,让影视行业单从财税角度来推动体系和标准建立,其动力不足,但是从银行和投资人角度来讲,只能通过财税数据,才能看得清这个行业的这个本质,否则机构只能看到明星等无形资产。

他还建议,金融机构可研发一款金融产品,将财税数据变成可融资的标准化资产。“对影视公司来说,我觉得是最宝贵的是财税数据,因为我们其实没有太多资产,只有应收账款。”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融资次数越多越好吗(融资多好还是少好)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