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素描 - 疫情影响下的宏观经济

经济素描 | 疫情影响下的宏观经济   如同非典时期一样,此次新冠肺炎首先对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造成影响,且随着复工时间的延长,大有向第二产业蔓延的态势。2019年一季度,我国第二产业GDP当季实现8.12万亿元。2020年春节后的一周,发电数据明显低于历史同期。从均值角度出发,节后一周的第二产业有将近0.29万亿元消失,叠加食品饮料同比下跌80%、旅游下跌85%

经济素描 | 疫情影响下的宏观经济

  如同非典时期一样,此次新冠肺炎首先对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造成影响,且随着复工时间的延长,大有向第二产业蔓延的态势。2019年一季度,我国第二产业GDP当季实现8.12万亿元。2020年春节后的一周,发电数据明显低于历史同期。从均值角度出发,节后一周的第二产业有将近0.29万亿元“消失”,叠加食品饮料同比下跌80%、旅游下跌85%,预期当前的实际影响会“超万亿元”,疫情影响可见一斑。

  从“三驾马车”出发

  投资暂缓

  投资方面主要取决于节后复工时间。考虑到当前新增确认人数,仍旧难言拐点。尤其是地产行业的复工时间明显比其他行业推迟了很多,对应的地产投资也超预期下行。面对疫情挑战,到底是应该继续坚持“新经济”,还是适度放宽“旧经济”,一度引发了广泛讨论。我们认为,当前应继续坚持以“新经济”为主,理由有三:

  一是作为“旧经济”的核心之一,地产一旦放松,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回调,使之前的供给侧改革“倒退”。作为一个“平衡项”,地产对于经济“抗跌”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并非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二是基建“弹性”在降低。作为传统“铁公基”,在经历过连续几年的供给侧改革之后,政策的阶段性放宽与地方实际反应不一致。我们看到,2019年以来基建融资是非常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官员畏惧担责风险。一般基建项目周期较长,而2018年以来,宏观“口径”的调整又多以季度为单位,上层意愿的“往

  复”加大了政策执行难度,左右摇摆。尽管面对“三期叠加”,部分地区“鼓励担当”,但仍难唤醒当年“一呼百应”的态势。

  三是基建“铁公基”的形象在改变。随着5G网络的展开、智能化的兴起,包括基站、泛在电力在内的基建项目早已不再以“钢铁水泥”的形象示人,而是更多体现着科技因素。

  消费受抑制

  消费方面,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线下娱乐受到巨大冲击,且随着复工时间的推延,冲击会持续存在。

  对于消费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在疫情爆发时,并不是所有的消费品都回落,考虑到疫情防治和人民基本生活保障,与日常防护、食品饮料等相关的必需品反而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并且成为推动当期CPI的重要力量;而一旦疫情解除,人们过分压制的“外出”心态会瞬间爆棚,之前惨淡的餐饮、旅游、线下影院等行业也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所以,疫情对于消费的影响是“一次性”的,存在后期“回补”的动力。

  从物价水平角度看,疫情会加重“恐慌心理”,催生“囤货”意愿,加重食品和防护用具等生活必需品的购买,从而推升当期CPI;而受到延迟复工的影响,生产需求端走弱,PPI存在进一步回落预期。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月份通胀数据,CPI同比涨5.4%,预期4.8%,前值4.5%;PPI同比0.1%,预期0.2%,前值0.5%。两者走势符合上述判断。预计2月份两者的剪刀差会进一步走阔。

  外贸与疫情进展息息相关

  外贸方面,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WHO(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疫区”的界定。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新型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简称PHEIC)”。WHO认定之后,已经有很多国家增强了针对中国货物的检验检疫手续,甚至大幅减少了贸易往来。原则上讲,“PHEIC”还不是最坏预期,而一旦武汉等地被认定为“疫区”,对于当地的外贸来讲将是致命打击。

  为了测量疫情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可以观察各省的出口比重。例如,疫情爆发主要集中在湖北省内,特别是武汉市。但湖北省不是出口大省,2019年其出口在全国的占比为1.44%,要远低于广东的25.18%和浙江的13.39%。但如果疫情继续发展,广东、浙江等传统出口大省一旦被定性为疫区,将会影响我国出口规模将近40%。

  对一季度新增信贷的估算

  对于2020年一季度居民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新增信贷的测算,可以从居民消费借贷和企业生产借贷意愿出发。

  居民短期贷款方面,主要是消费贷。此前有报道称,疫情期间一般消费萎靡近八成,但这大多是指线下实体消费。而此次疫情由于“居家办公”,反而会推动线上消费。观察历史情况,2018年2月居民短期贷款减少416亿元,2019年2月减少2932亿元。我们假设总量维持2019年的节奏及1月不变,当月新增3000亿元而2月减少3000亿元。如果疫情得以解除,则将迎来线下消费的“报复性反弹”。假设能够挽回2月消费的50%,则3月有可能新增居民短期借贷5700亿元。

关键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经济素描 - 疫情影响下的宏观经济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