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 代办社保卡

区公服中心利用自有“新就业形态云上服务平台”,全方位开展线上招聘服务,及时、高频发布企业岗位需求信息,使企业难题得以解决,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区公服中心/供图

3月24日,海淀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收到一份特殊的快递——快递发出单位是京东物流,快递内容是一份写有“情系企业高效服务倾心助力勤勉尽责”的锦旗。

京东物流华北区因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对快递员相关岗位的招聘需求非常旺盛,完成每年的招聘任务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一直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同时,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现场招聘会踪迹难寻,招聘信息无法及时有效地发布出去,这给企业的招聘工作带来极大影响,招聘渠道的巨大变化一时间愁坏了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

区公服中心得知企业的困难后,迅速整合资源,为其开出了药到病除的服务“药方”。“海淀区公服中心通过专题宣传、网络招聘会、人才推荐等多种形式为我们提供了细致、贴心的就业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帮我们解决了疫情以来的招聘难题。”京东物流人资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说道。区公服中心利用自有“新就业形态云上服务平台”,全方位开展线上招聘服务,及时、高频发布企业岗位需求信息,使企业难题得以解决,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自本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区公服中心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本位,专注织好以“云”为媒的“服务网”,以“民”为本的“保障网”,以“优”为核的“生态网”,以快制快的“战疫网”,确保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不下线”,民呼我应“不停摆”,为民服务能力及水平“不打折”。

织好“云”端“服务网”确保人力资源共享“不下线”

疫情期间,区公服中心依靠“云”端+人才服务,稳企纾困“不停歇”。其中,“云办理”助企业服务“零跑动”,“云宣讲”助企业解惑“零障碍”。在此期间,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北京市人才引进、留学归国人才引进等多项人才服务工作推行线上办理模式,开通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申请“绿色通道”,针对子女入学、“一老一小”参保等特殊情况提供“加急办”,减少“线上”等候时间。同时,区公服中心与区人力社保局人才发展科联合利用“海淀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平台和腾讯会议APP,推出人才政策线上直播云课堂,每月3期持续推送。

云端服务网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不停歇”平台搭建,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区公服中心依托市、区、街道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先后组织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活动”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组织各类线上招聘会58场,参会单位484家,提供就业岗位25591个,服务各类人员8000余人。

区公服中心还加强合作联办,联合石景山、门头沟举办“西部云上”招聘会,打造区域性专场线上招聘会。北京双鹭药业等24家企业提供党群工作主管等776个岗位,浏览量达1000余人次。与此同时,就业服务专员化身网络主播“直播带岗”服务,实现岗位触“屏”可及,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共服务行业企业进行直播,5家企业发出岗位邀请275个。

针对2022届11318名海淀户籍高校毕业生,区公服中心利用“云”端服务,深入开发需求岗位,广泛搜集、整理毕业生就业政策信息,通过云端网络向毕业生推送岗位、招聘会信息、就业政策等就业服务信息4万余条,使毕业生足不出户全面了解“就业攻略”。同时,依托“中关村百校联盟”平台,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方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4所高校分别开展专场线上招聘会,同方威视、中科软、久其软件等106家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参会,各类企业招聘毕业生1.9万人,需求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科技教育等20多个方向。

织密民生诉求“保障网”确保“民呼我应”“不停摆”

人事档案与个人社保缴纳、退休申请息息相关,一直是群众较为关心的热点问题。疫情期间,市民倪先生2003年毕业后将档案交到北京市某档案存放中心存放,现在无法找到档案,该机构也查询无果。区公服中心第一时间与其存档机构取得联系,得知该机构发生了机构整合,已并入新存档单位,倪先生人事档案目前就在新存档单位存放。区公服中心以最快速度告知倪先生查询结果,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如倪先生这样的疑难杂症最终得以迅速响应和圆满解决,得益于区公服中心用心钻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诉求快速接办机制”,真正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以“随时响应、准确研判、迅速办结”为原则,按层级流转处理,执行“专人受理,诉求分派,快速办理,督促落实,反馈回复”的闭环式管理体系,确保线上线下7×24小时内案件答复与反馈。同时还建立了“案件台账机制”“诉求会商协调机制”,将每月办结的案件分门别类造册整理,建立案件周台账、月台账,全程留痕,以便“复盘”分析;针对群众反映难度较大的跨部门、跨行业或民生历史遗留等难度较大的问题,召开工作调度会,研究工作方法,穷尽办法,解决难题。

疫情之下,为了及时高效受理群众诉求,区公服中心还以“接诉即办”为工作抓手,分析梳理“12345”热线民生焦点诉求,整合20余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高频业务,依托市局官网、“北京人社”微信公众号、海淀公服中心微信公众号“自助办”模块等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等“不见面”办理。今年以来,围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和社会保险代办提供“不见面”服务合计1.35万余次。

织牢营商环境“生态网”确保以民为本“不打折”

服务窗口从政府供给向群众需求转变,善用换位思考,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内容。这是区公服中心聚焦的一项重点工作。

市民郑女士一家就是特色窗口的受惠者之一。日前,当她一脸愁容,用轮椅推着年迈的父亲走进办事大厅,值班的中心领导看到后便主动上前询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只见郑女士一边手指着手机屏幕上写的字——“请问,人事档案哪里办?”一边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看到这一情况,值班领导立即将这位“特殊”的办事群众引导到“无障碍服务窗口”。窗口工作人员熟练地使用手语与郑女士沟通,她开心地向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个简单的手势承载了郑女士满满的喜悦与感动。

区公服中心以群众需求为根本,设立了六项“特色”服务窗口,在“一窗办理”基础上,针对特殊群体、重点群体,提供贴心服务。在区公服中心的办事大厅,残疾人有无障碍服务窗口,提供专门服务,大厅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让残疾人感受“有爱无障”的服务;老年人有绿色通道,提供“零等候”专门窗口服务、“帮办代办”引领服务,配备的老花镜、放大镜、急救箱,让老年人感觉服务更周全、更贴心;街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有档案交接服务专区窗口,由专人对接,让公对公服务流转更顺畅、更高效;高校毕业生有线上报到专属通道、线下报到绿色窗口,在高峰期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清晰、便捷、高效的毕业生报到等相关服务;外籍人才有外籍人才办理窗口,设立中英文导航指引牌,窗口设有双语标识,提供英文办理指导服务,打造国际化受理窗口,营造宽松、宽容的引才用才环境;最后一个,值班长服务窗口则配备了科长、副科长、业务骨干等专人值守,提供咨询引导、材料预审等服务,及时处理“堵点”“痛点”问题,在《服务大厅值班记录检查表》上记录当日巡查项目,包括人员到岗、窗口开启情况、机器设备、座椅摆放、环境秩序、资料栏、填表区、阅档室开放情况,最大限度保障线下服务安全有序。(记者 栗洁)

关键词: 服务 企业 工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海淀区 代办社保卡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