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官网(首都博物馆官网预约号)

6、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给古奇踪同志的任命通知书年代:1950年材质:纸本尺寸:纵31.6 横27.7 厘米征集信息:2021年 王风、古为勉捐赠此件任命通知书是1950年5月19日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按藏品年代排序)

1、战国燕饕餮纹半瓦当、战国燕双龙纹半瓦当

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示(第二期)

战国燕饕餮纹半瓦当

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示(第二期)

战国燕双龙纹半瓦当

时代:战国

材质:陶瓦

尺寸:径34.5厘米 最长15.5厘米;径17.3厘米 厚6.8厘米

征集信息:2007年 古陶文明博物馆捐赠

瓦当为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装饰房檐,并对椽头起一定保护作用。最初为半圆形,后变为圆形。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瓦当则迟至西周时期出现。

战国时期,城市规模空前扩大。考古证明,兴建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都城,如赵国邯郸,齐国临淄,燕国下都(今河北易县)等,都城面积均超过20平方公里。这些都城已经具备完整的城郭布局,宫城内的宫殿密布,建筑高大宏伟。

这件饕餮纹半瓦当硕大厚重,直径约为一般瓦当的两倍,应为战国燕都宫殿建筑使用的瓦当,可以推断其所在宫殿建筑规模之大。瓦当中部为正面饕餮,图案对称。双目为长方形圆角,或左上角与右下角起尖,眼角后扬,有眼眶。鼻宽、口阔。眼上分别两条蟠龙,C形卷曲,蟠龙口张向尾。蟠龙似作饕餮双眉。饕餮纹大口张开,威严震慑。战国时期燕国瓦当上的饕餮纹与商代饕餮纹最为接近,燕下都遗址发现饕餮纹半瓦当数量较多。

战国燕双龙纹半瓦当,双龙为侧面形象,左右对称分布。头顶龙须向上飘扬,龙首相对,胸前各竖一前爪,龙身分别向左右两下角延伸,龙尾在瓦当边缘向上卷曲,一只后爪抓地。双龙对阵,龙须飘扬,画面灵动不失威仪。

2、石雕镇水兽

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示(第二期)

时代:元-明

材质:石

尺寸:长100厘米 宽31厘米 高22厘米

征集信息:2022年 罗贵昌捐赠

中国自古水旱灾害频繁,古人在长期的治水过程中形成了镇水习俗。镇水神兽神物种类繁多,趴蝮(bā xià)是其中之一。趴蝮,又名蚣蝮(gōng fù),其特点是躯似狮,头似龙,有一对犄角,全身覆鳞,呈伏趴状。古史传说趴蝮是龙第六子, “性好水, 故立于桥柱”,“好饮者曰叭嗄, 石桥两旁俯水兽是也”。因趴蝮好饮水, 故将其立于桥边,祈愿趴蝮将洪水吸入腹中、消除水灾。因此,中国古代在造桥建闸时, 人们便在桥的拱顶、望柱、桥翅以至栏板上雕刻趴蝮神兽,或将其安置在桥梁闸坝之中,既希望它镇服水患,保护桥闸安全, 又用它来美化装饰。一般古代重要桥梁在四角雁翅上均设置一只镇水兽。

京杭大运河沿岸曾安置有大量镇水神物,此镇水兽为上世纪通州张家湾村河道清淤时发现。北京很多古桥已消失,留下的镇水兽并不多,现存已知镇水兽主要分布在西城万宁桥、东城玉河遗址与正阳桥、朝阳庆丰上闸遗址以及通州永通桥、通运桥、广利桥等地,均为石质龙体形态。

3、四箍厚尾式铁炮

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示(第二期)

年代:明代

材质:铁

尺寸:长72厘米 外口径14厘米

征集信息:2022年 张立江捐赠

铁炮为圆筒状,口、尾均加厚,平尾,没有凸腹,炮身外壁铸等距离的环箍四道,无铭文。与馆藏东城区安定门内出土一件明代铁炮形制相同。其使用方法按明丘浚《大学衍义补》记载:“中实以药,而以石子塞其口,旁通一线,用火发之。”就是先将火药由炮口装进药室,再塞入木马子,然后将炮弹装入前膛,用火绳通过火门点火,引燃发射药。尾部平坦,便于将炮竖起装填。炮身加铸环箍也称加强箍,应该是避免火药炸膛的措施。由于没有耳轴,为减小后坐力,使用时先挖一坑,将炮安于坑内,稳固炮身,然后发射。因无法进行火力机动,难以应付战场变化,后渐配有专用架或车等发射装置。《明史》记载:“大者发用车,次及小者用架、用桩、用托,大利于守,小利于战。”综上所述,此炮具有明代前期铁炮的典型特征。

明代是中国古代火器发展的鼎盛时期,火器在战争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自明朝建国,北京地区就成为明政府打击元蒙残余势力的军事重地。明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后,北京地区关隘城防更是成为明朝军事防御的重中之重。火器是明军在战争中依仗的绝对优势,明朝军队在京畿地区的防卫中火炮被广泛运用。鉴于北京在明代作为国都兼边塞的特殊地位,北京地区发现的明代火炮能够反映明代火炮最先进的制造技术以及明代京军、北京城防防御、北京长城军事防御中火炮装备实力,体现了明代军事中最高级别的火炮装备力量。毫无疑问,此炮在上述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

4、北平同仁堂乐家老药铺药价目录4张

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示(第二期)

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示(第二期)

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示(第二期)

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示(第二期)

年代:民国

材质:纸本

尺寸:纵39厘米,横25.7厘米

征集信息:2019年 刘嘉捐赠

同仁堂是目前国内最负盛名的中药老字号,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位于前门外大栅栏,创始人乐显扬,号尊育。其子乐凤鸣将研究的配方分门别类汇集成书。药铺以“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为服务宗旨。特别是成为清宫廷御药房“供奉”后,名声显赫。乐凤鸣还印制了《同仁堂药目》一书发行全国。《北平同仁堂乐家老药铺药价目录》一套按照十二时辰分类:子、丑……亥,这件为一套中的4件,分别为子、丑、寅、辰,每张上面3列11行,共33格,每格内标注药品名称、治疗病症及每丸或每瓶等当下价格,可见同仁堂售卖药品齐全且童叟无欺。所以旧京竹枝词咏同仁堂云:“都门要铺数同仁,丸散人人道逼真,纵有歧黄难别味,笑他若个术神通。”

5、日本侵华时期唐山古冶东亚窑厂生产的“东亚”标记耐火砖2件

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示(第二期)

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示(第二期)

年代:民国

材质:砖石

尺寸:长23厘米 宽11.5厘米 厚6厘米

征集信息:2022年 张树良捐赠

耐火砖是具有耐高温、隔热功能的特殊工业建筑材料,它的出现与大规模工业生产紧密相关。这两件耐火砖,虽然貌不惊人,但却是中国民族工业被日本帝国主义抢占的历史物证,也是近代京津冀城市功能分工的见证。

明嘉靖年间,秦氏、常氏家族合办“陶成局”作坊,这是唐山地区有史料记载的第一家陶瓷作坊。1887年,李鸿章派唐廷枢在唐创办中国第一座机械采煤矿井——开平矿务局。从此,伴随着煤矿建设的需要,水泥、钢铁、陶瓷等行业也先后兴起。1899年,陶成局已有大型窑炉7座,生产耐火砖、红砖给开平矿务局建矿,成为中国第一家建筑陶瓷厂。1899年,陶成局秦氏在天津开设“德盛缸店”,秦幼林于1924年将“天津德盛缸店”更名为“德盛窑业厂”,天津成为德盛窑业的销售中心。1930年,秦氏开办德盛窑业厂唐山工厂,架设电路,成规模采用电力机械生产,民族工业呈现欣欣向荣之势。日军铁蹄踏入山海关之后,民族工业也被日本侵略者所控制。德盛设在唐山古冶的工厂被迫与日本公司合资,更名为“东亚窑业厂”。这两块砖正是日据期间生产的,成为侵略战争后方基地的建设材料。抗战胜利后,德盛窑耐火砖为平津唐电网火力发电提供了基础材料,为新中国华北电网的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小耐火砖,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奋斗,见证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罪行,又把京津冀联系在了一起。

6、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给古奇踪同志的任命通知书

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示(第二期)

年代:1950年

材质:纸本

尺寸:纵31.6 横27.7 厘米

征集信息:2021年 王风、古为勉捐赠

此件任命通知书是1950年5月19日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给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正文为:“兹经政务院第卅三次政务会议通过任命古奇踪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右下角为“政内字第00725号”,左侧有周恩来总理的手签章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印。整体保存较为完整,顶部中间有国旗图案,整体简洁、整肃。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一个部门,于1949年9月设立,负责监察政府机关和政府公务人员是否履行其职责。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即告结束。

被任命的古奇踪先生是我国著名青年民主人士,在北大求学时曾积极参与领导国统区的爱国学生运动,解放后历任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主席、北京市人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等职。他毕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是北京体育学校、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的创始人之一,离休后还创立了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为我国的体教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风、古为勉作为古奇踪先生的妻女,于2021年将此件任命通知书捐赠给首都博物馆。

7、溥佺、溥佐、溥伒 合作兰石翠竹

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示(第二期)

年代:现代

材质:纸本设色

尺寸:纵105.5厘米,横29厘米

征集信息:2017年 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捐赠

此画由溥佐、溥佺、溥伒三人合作而成。其中,溥佐画石和坡岸,石块靠近地面的地方以赭石罩染,高处施以石绿、石青,兼以墨笔横竖皴擦,质感鲜明,设色生动,落款“溥佐画坡石”,钤朱文“庸斋画记”印章。溥佺画修竹于石后亭亭而立,竹以花青加墨用小写意法画成,清淡雅致,落款“半窗晴翠,松窗居士溥佺写”,钤白文“溥佺长寿”朱文“松窗居士”印章。溥伒写兰花,从石块左下方欹斜而出,以墨加花青写兰叶,藤黄加朱红写兰花,别具风姿,落款“雪斋写兰”,钤白文“雪斋长寿”印章。溥氏昆仲在上世纪初活跃于北京画坛,他们成立“松风画会”定期雅集,每人都取一个带“松”字的名号,并对外公布润例,鬻画京华。合作绘画是他们重要的作品形式。画幅左下角钤朱文“一九五一年抗美援朝书画劳军纪念”,表示此幅为支持抗美援朝战争所作。画幅背面钤有“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公章。

8、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给许志强的表彰函

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示(第二期)

年代:1951年

材质:纸本

尺寸:纵29厘米 横24.3厘米

征集信息:2015年 许政明捐赠

藏品的正面是一封北京市人民政府写给市民许志强的表彰函,写于1951年5月。在函中,市政府感谢许志强在1951年首都北京春季清洁大扫除运动中充分表现团结互助精神与高度的工作热情,起到了模范作用,使这一运动收获了胜利成果。函的末尾是北京市市长彭真和副市长张友渔、吴晗的签名。捐赠人许政明为许志强之子。

这件藏品是北京市民积极参与春季清洁大扫除运动的物证。北京解放前夕,因为连年战乱,再加上国民政府统治失序,致使北京的城市运转缺乏有效管理,到处都是无人打扫的垃圾堆,蚊蝇孳生,污水横流,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恢复北京这座古都的城市风貌,更是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政府曾多次发起前所未有的清洁大扫除运动,表彰函中提到的1951年春季大扫除运动就是其中一次。根据档案记载,1949年和1951年3月开展的两次大扫除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明清以来沉积的60余万吨垃圾清除干净,古都面貌焕然一新。

在北京春季清洁大扫除运动中,北京市人民政府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组成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清洁运动委员会,各区也成立了运动分会,各街巷成立了清洁小组,北京市民利用自己的工作间歇时间参与义务清洁。这封1951年首都北京春季清洁大扫除运动表彰函,就是北京市民积极参与大扫除运动的证明,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视,也展现了北京市民保护古都、建设家园的热情与信心。

9、1954年苏东海在抗美援朝工作中荣获三等功证书

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示(第二期)

年代:1954年

材质:纸本

尺寸:长37.5厘米 宽26.1厘米

征集信息:2014年 苏东海、王迪捐赠

苏东海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投笔从戎,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9年转业至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历任保管部、陈列部等部门主任职位,他筹办《中国博物馆》、《中国博物馆通讯》,并长期担任主编,被誉为“中国生态博物馆之父”。

此件藏品是2014年苏东海、王迪夫妇捐赠给首都博物馆藏品中的一件。它是1954年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给苏东海先生,对他在抗美援朝工作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批准记三等功壹次,且向苏东海先生的父亲苏从周先生报喜。

10、“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纪念标”

首都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示(第二期)

年代:2006年

材质:铜

尺寸:印长25厘米 宽25厘米 高100厘米;桨长160厘米 宽21厘米

征集信息:2022年 朱炳仁捐赠

2006年5月12日,由全国政协组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活动”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启动仪式,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为“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活动纪念标”揭幕。考察团由陈奎元带队,数十位全国政协委员和文物、历史、考古、水利、建设、规划、南水北调工程等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对京杭大运河沿线6省市进行了为期 10 天的全程考察,并会同有关部委在杭州召开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通过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此次考察有力地推动了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工作。

“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纪念标”由该考察团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设计制作,是中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历程的重要物证。该纪念标以龙印与船桨为元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揭示运河历史的精髓。印纽以历代皇印为蓝本,经融和、综合、抽象化和再创作,似龙似虎,取其象征意义,具有沧桑感。船桨斜穿龙印,表达劳动者是穿越运河历史的主角。正面铭刻“中国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活动纪念”大字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二00六年五月十二日”落款。

关键词: 中国 捐赠 北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首都博物馆官网(首都博物馆官网预约号)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