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八大基础管理系统(民生银行八大基础管理系统有哪些)

而且目前还持有不少股份,据民生银行1月11日晚间公告显示,截至本公告日,泛海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民生银行25.54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该行总股本比例为5.83%,再看下业绩和债务情况:1月31日,泛

泛海控股卢志强:净资产被击穿,2023年会向千亿债务“投降”吗?

在千亿规模和流动负债近90%的重压下,外部环境依然恶劣及不可控、内部整体化债动能不足,泛海控股2023年能否在“黎明前”走出来?

作者 | 罗乾波

出品 | 睿诚研究院

泛海控股卢志强:净资产被击穿,2023年会向千亿债务“投降”吗?

导语

35岁的泛海、71岁的卢志强,以前过度透支了自己的身体,随着各类烦心事不断侵扰,很有可能会机能紊乱、百脉失调。

在净资产被击穿成巨额负数及接连巨亏百亿的情况下,71岁的金融大佬卢志强,2023年还能坚持下去吗?

泛海控股卢志强:净资产被击穿,2023年会向千亿债务“投降”吗?


01

风雨飘摇的泛海

2023年1月20日,民生银行的一纸索债70亿元的公告,再次将深陷千亿债务困境的泛海控股和卢志强推向更深的冰窟窿。

在公告中,民生银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提起诉讼,要求武汉中心公司偿还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借款本金39.72亿元、判令武汉中央公司偿还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借款本金30.46亿元,而作为担保人的泛海集团和卢志强,也同样被民生银行提起了诉讼。

而作为民生银行一大股东的卢志强,二者出现了此种讨债戏码,看起来有点狗血,实则是多年困境之下,民生银行为了“讨生活”不得不为之。

泛海控股卢志强:净资产被击穿,2023年会向千亿债务“投降”吗?


卢志强不仅是民生银行的创始股东,2000年民生银行上市,泛海控股持股9.42%,成为第二大股东;而且目前还持有不少股份,据民生银行1月11日晚间公告显示,截至本公告日,泛海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民生银行25.54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该行总股本比例为5.83%,

再看下业绩和债务情况:

1月31日,泛海控股披露业绩预告,2022年度预计亏损70亿元-10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12.55亿万元。公司同日披露提示性公告称,预计公司2022年度末净资产为-36亿元至-6亿元,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

今年仍然延续了前两年的亏损,同时以前几年的数据也很不好看。

根据历年的财报数据显示,泛海控股2017-2021年期间,前三年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下降7%-67.8%,后两年迅速变为亏损大户,分别亏损46.22亿元、同比下降522.1%,112.55亿元、同比下降143.51%,2020、2021年已连续亏损,合计亏损金额超过150亿。

在持续大额亏损之外,尚有近千亿债务,而且流动负债率接近90%,2023年还将处于高压态势。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3季度,上市公司泛海控股的总负债高达969亿,流动负债为864.5亿。在864.5亿的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为121.2亿,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为40.75亿,两者合计就已经达到161.95亿,而同期其账上的货币资金却仅为27.07亿,资金缺口十分庞大。

简析:

据睿诚研究院观察,目前,纵观泛海控股,其体内资产多处于质押、冻结、诉讼或无人接盘等情况,在持续暴雷和众多负面事件中,未来的资产处置和业务造血等方面,于风声鹤唳的市场上,回血之路必定更加艰难。

因为泛海控股不同于单纯的暴雷房企,已经深深扎根于金融市场,它的核心业务中,金融类业务已成为绝对重心,泛海的情况已远远超过我们前天分析的贵州中天金融,二者类似,但泛海的盘根错节的金融业务才是它品牌暴雷的一大药引。

据2020年半年报显示,泛海控股保险、证券、信托三项金融业务收入占比已接近95%。

那些数不胜数的理财产品,在泛海控股这棵不断干枯和失去生机的大树上,这些理财产品都已以如秋天的黄叶,在投资人的怒火中很容易自燃,也将渐渐把这棵大树烧坏。

比如2020年,民生信托精准踩雷,彻底将泛海系的债务危机摆到了台面上,其中至信516号、至信681号、至信828号等在内的多个信托项目全部延期,投资者集体维权。

如上,在净资产被击穿成巨额负数的情况下,71岁的金融大佬卢志强,2023年还能坚持下去吗?


02

在狂飙和野蛮生长中失衡的资本枭雄

整体梳理卢志强在商场52年打拼的历史(1971年工作至今),山东人性格中的胆子大和会钻营、江湖气等特点在其身上都可以找得到,这种性格曾经在经济上升期给了他很多助力,也埋下了后来身陷困局的隐雷。

泛海控股卢志强:净资产被击穿,2023年会向千亿债务“投降”吗?


卢志强通行的故事有:

1985年,时年34岁的卢志强,毅然决定辞官下海,创办了山东通达技术集团,从教育培训赚取了第一桶金。

3年后,中国推行住房改革,地产行业开始爆发,卢志强没有错过这个风口,凭借此前在基层官场积累下来的人脉,其从北京一家信托公司借来500万元开始进入房地产行业,并赚到了地产上的第一桶金。

1988年,卢志强的地产事业开始向全国迈进,也是在当年,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高达40亿;1994年,卢志强成立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因此结识了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在介绍之下,卢志强加入了大佬云集的泰山会,为自己积累起更广的人脉。

1998年,越做越大的光彩事业投资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南油物业,以借壳上市的方式成功登陆资本市场;2000年,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准备上市,卢志强通过自己的手段,花了1.6亿拿到了1.3亿股,成为了民生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之一。

尔后,卢志强是借着增资黄河证券的机会,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没多久黄河证券改名为民生证券;后来,卢志强又发起成立了民生人寿保险,完成民生担保、民生典当的组建;2012年,趁着政策允许,卢志强又成功地拿下了信托的牌照,一个“全牌照”的金融帝国就此诞生。

2009年,泛海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成为了健特生物(000416.SZ)第一大股东,随即将之更名为民生控股。依托民生控股,泛海系加快了金融扩张的步伐,相继把民生期货、民生保险经纪收入囊中,并通过旗下民生电商控股投资了金联金服、兴民保险经纪等互联网金融企业。

2014年,泛海控股喊出了“地产+金融+战略投资”的转型口号,开始激进扩张。

2015年8月13日,泛海控股投资20亿元,联合新华联、巨人投资、亿利资源、汇源集团发起设立亚太再保险公司;同年11月3日,泛海控股收购民安财险51%股权获保监会通过;12月,泛海控股投资2亿元,发起设立亚太互联网人寿保险公司。

同时。在海外,泛海则收购了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香港全牌照券商华富国际等重量级国际金融公司等等。

简析:

睿诚研究院分析,经过一系列成功的操作和资源叠加,曾经一度将泛海控股打造成了类似于“德隆系”、“明天系”那样的资本控股集团,也曾经控制了近3000亿元的资产,彼时泛海控股和卢志强在资本界举足轻重、一度风光无量。

而过多的资本,和当金钱成为一个数字时,心中欲望的怪兽就会不时出来搞事。

譬如2020年的武汉金凰珠宝80亿“假黄金”、中建五局“萝卜章”等事件,和民生信托还涉嫌非法集资开设“资金池”产品。据媒体报道,民生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尊系列基金出现逾期,该系列产品为类资金池,投向为民生信托产品。

据媒体公开报道,2020年5月22日,民生信托收到武汉金凰珠宝质押黄金检测结果,送检金条“表面镀金,内部成分为铜合金,不是Au999.9足金”,武汉金凰珠宝83吨“假黄金”案由此彻底引爆。

此事波及了10余家信托金融机构,200多亿贷款产品陷入兑付危机,其中民生信托是涉案金额最大的一家,共计40.74亿元。在各方施压之下,民生信托决定先行向投资者垫资兑付。

除这些重大失误外,民生银行与股东泛海控股之间的多次违规关联交易、及向房企违规房贷等事情而成为业内的“罚单王”,皆充分说明了泛海控股在金融发展上的野蛮生长,前述的民生银行及泛海控股之间的诉讼,又反讽了以前的野蛮生长的历史。

比如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民生银行共收到一百多张罚单,其中银行业大额罚单也频频落到民生银行身上。其中,2020年民生银行领到25张罚单,被罚金额位居银行业首位,高达1.11亿元;2021年民生银行同样领跑银行业罚单榜。这一年,民生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收到监管罚单30余张,合计罚款金额过亿。

时代在变化,过去的疯狂,都不断成为了压死自己的那片雪花,趋势轮动之下,昔日的野蛮,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拨乱反正也好、资产回吐也罢,或许最终会逐步达到“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理想境地。

房企为什么暴雷?

蚂蚁金服、滴滴等为何被叫停上市和整改?

沃尔玛等为何被兵败中国?

等等

睿诚研究院观察,外部市场和环境巨变之外,资本的放肆使用高杠杠、贪婪和无序疯狂扩张等行为,也是泛海们必然折戟沉沙于新时代的主要原因,市场和政策等为什么要有效修正过往?是希望产业、资本和市场主体等能够正道前行和可持续发展,而能实现真正的繁荣局面,而非绚丽和一戳击破的泡沫。

过去市场的高增长,加速了某些人或企业的疯狂;反过来,这些人的疯狂,也导致新时代的如期到来,此类人和事也将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前车之鉴和养料。

正如很多人所说,哪有什么枭雄,只有时代的印记,大体如此而已。

2021年年初,卢志强曾以函件的形式向投资者表达歉意说,“我经商办企业已经30多年,但对近两年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

是真的估计不足,还是已经习惯了狂飙突进?

这只有他自己知道。


03

2023,泛海还能找到未来吗?

睿诚研究院分析认为,在千亿规模和流动负债近90%的重压下,外部环境依然恶劣及不可控、内部整体化债动能不足,泛海控股2023年或许会倒在“黎明前”。

主要原因有:

1、在地产和金融两大业务板块中,各细分业务占比及营收波动较大,处于不稳定状态

下面,我们看一下近三年的相关数据,其波动震荡一目了然,如下:

2020年报告期内,房地产业务收入21.35亿元,同比减少23.90%;民生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6.20亿元,实现净利润9.19亿元;民生信托业绩同比大幅下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43亿元,净利润为-4.49亿元;公司控股子公司亚太财险保费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5.06亿元,同比增长23.84%,实现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上升50.11%。

从泛海控股2020年财报可以看到,其营业收入占比较重的分别为保险、证券、信托和房地产,营收占比分别为38.91%、29.65%、15.95%和15.19%,不过在营收占比将近四成的保险收入中,其毛利率仅有2.82%。到2021年中期,保险业务的营收毛利率滑落至-2.36%,盈利水平堪忧。

2021年1至12月份,泛海控股的营业收入构成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占比56.05%,保险行业占比39.98%,证券行业占比22.31%,信托行业占比-18.85%。民生信托业绩同比大幅下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8.13亿元;亚太财险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60.10亿元,同比增长9.15%,但受车险综改、河南客户水灾等因素影响,全年亏损约6.60亿元。

2022 年 1 至 6 月份,泛海控股的营业收入构成为:保险行业占比 62.89%,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占比 33.13%,信托行业占比 2.58%,证券行业占比 1.2%等。

其中,2021-2022年,与2020年比较起来,地产业务占比有所上升,表明金融业务的营收能力及毛利率等在相对下滑,缩水比较严重。

而且从2020-2022三年数据来看,地产业务的占比分别为15.19%、56.05%、33.13%,其亏损额度依次为46.22亿元、112.55亿元、70-100亿元,好像是地产业务占比高了反而出现亏损增大,实则反映出泛海控股此阶段金融业务造血严重匮乏而拖累整体业绩,地产业务不得以占比增高。

2、股权资产方面,质押率较高,严重影响资产周转和现金调度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3日,泛海控股本身的股权质押率还在58.12%的较高位置上。

泛海控股卢志强:净资产被击穿,2023年会向千亿债务“投降”吗?


此外,相关核心股权资产的冻结及质押比例也很高。

自2022年以来,泛海集团所持有的民生银行股权已经历多轮冻结。就在民生银行公告上述诉讼的前一天,其披露了泛海集团约18亿股股份被冻结的情况。

截至今年1月19日,泛海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民生银行约25.54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民生银行总股本比例为5.83%。其中,质押股份占泛海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民生银行股份的99.86%。

不偿付就不能解押,在偿还债务的体系里,就缺乏流动性和灵活性,该部分固化的股权资产,在化债方面只有义务没有价值,也将削弱泛海控股的偿债能力,而加重其流动性负荷。

再加上,股权被强制拍卖,此部分资产将日益减少,效用也会逐步达到极致,故而,对2023年的化债作用不大。

比如,2021年12月23日,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所持泛海控股(000046.SZ)8742.53万股无限售流通股被摆上货架;另外,中国泛海董事长卢志强所持有的泛海控股1832.07万股限售流通股也将同期被拍卖,起拍价2729.78万元。

当时,据银柿财经记者估算,泛海控股在近半年内至少被拍卖了29400万股,总成交价约6.1亿元

3、固定资产处置方面,如其他暴雷房企一样,空间在不断收窄与无力

多年偿债过程中,泛海已经把能卖的都卖了,例如2019年,泛海卖掉了在北京和上海的地产项目。后面,融创又收购了武汉公司控股的浙江公司,接走了杭州的项目等。

另据财联社2021年不完全统计,泛海控股近几年通过出售资产,回笼资金超249亿元。

因此,在暴雷房企最喜欢的变卖资产方面,泛海控股业已淘洗不出更好的标的或一定时间内很难找到接盘侠,由此可判断出,要有效实现流动负债的快速填坑,泛海控股已然有心无力了。

4、金融业务创收方面,业绩动荡、收入下滑或亏损、及毛利率下降等,受众多因素制约,也难以担起未来业绩提振的重任

如上面第一点所述,保险、证券、信托三大核心业务近年来成色不足,连泛海控股自己都要没什么信心了。

谈及2021年整体经营情况,泛海控股表示,金融业整体保持从严监管态势,着力防控重点领域风险,证券行业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信托行业处于转型阵痛期,财险行业受到车险综改较大冲击;

对于2022年的亏损原因,泛海控股表示,控股子公司民生信托管理的部分信托项目发生风险,因阶段性流动性困难导致大量债务违约进入诉讼程序,公司报告期内根据诉讼判决计提利息、罚息或履行金,导致公司整体资金成本上升。

也就是说,泛海控股自己判断,金融业严监管态势短期内不会放松,以及高发的信托类项目暴雷事件等,都将极大影响此类业务的创收,由此可知得出,未来金融业务收入和现金回流能力要大打折扣。

5、整体偿债能力方面,供血动能孱弱,或将出现“心肌梗塞”危局

如在流动率上,流动资产下降,但流动负债增长,致使流动比率下降。目前流动比率过低,如果经营形势没有大的变化,偿还流动负债比较困难。

2022年三季度流动比率为0.7,与2021年三季度的0.91相比有所下降下降了0.21;2022年三季度流动比率比2021年三季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三季度流动资产为6,086,714.34万元,与2021年三季度的7,034,751.59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13.48%。2022年三季度流动负债为8,645,004.33万元,与2021年三季度的7,767,879.23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1.29%。

泛海控股卢志强:净资产被击穿,2023年会向千亿债务“投降”吗?


而在流动负债上,2021到2022年缺快速攀升,如地产及金融两大业务今年不能有效改变局面,或将成为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

泛海控股卢志强:净资产被击穿,2023年会向千亿债务“投降”吗?


同时,今年的市场仍然没有展现出清晰的轨迹,千亿债务巨压之下,泛海控股能走到哪一个阶段,还不好说。

另,据证券之星判断——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泛海控股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

小结:

睿诚研究院认为,在上述5大因素的冲击下,泛海控股的地产和金融两大业务的造血效率值得继续观察,非常严峻。

利好的因素很少,基本都是乌云与阴霾,很难让人看到希望和曙光。


04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睿诚研究院全局观察认为,主营业务供血不足,叠加外部环境的低迷态势、行业监管的风险防控政策的持续化、细分业务板块的震荡不力、行业内头部房企的裁员与战略收缩、自身的众多负面影响深等,从外到内,2023年的泛海控股依然鸭梨山大、困难重重。

退一步讲,假设地产市场在三或四季度能够好转,时间必然耽误,500亿元的存货又能为其整体业绩贡献多少价值呢?同时,金融业务或将继续拉跨,由此,总体上开,二者累加仍然难以拖动泛海控股这艘深陷冰水的大船。

35年的泛海、71岁的卢志强,以前因激进扩张而过度透支了自己的身体,随着各类烦心事不断侵扰下,闷气郁结后很有可能会机能紊乱、百脉失调,进而引发“金融糖尿病”或“业绩心肌梗塞”等重症。

搞不好,就会向千亿债务“投降”。

卢志强曾经幻想的“大而不到”,已被马老师和许老板的故事所摧毁。

卢志强的2023,将走向哪里?

泛海控股卢志强:净资产被击穿,2023年会向千亿债务“投降”吗?

本文为「睿诚研究院」(ID:hnrcyjy)原创文章,其版权归我方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的敬请点赞和转发为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民生银行八大基础管理系统(民生银行八大基础管理系统有哪些)文档下载: PDF DOC TXT